話題主持/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鄭宗敏
昨天《6月14日》,陜西西安一名9歲女孩突然發高燒到40度,伴隨寒顫四肢發涼,頭痛精神差的症狀,她前往西安市兒童醫院就診。
醫生詢問病史,發現女孩家裡養貓,孩子以前被貓抓傷過。
醫生檢查後確診『貓抓病』,給予抗感染治療後恢復正常。
無獨有偶,去年11月,湖南長沙1歲的多多被媽媽從外面抱回的小貓抓傷,起初家長並未在意,不想近半個月來,多多卻反復出現不明原因發燒。
經醫生會診,多多被確診為『貓抓病』。
『貓抓病』在影視劇作品中也有出現。
在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中,一個持續低燒的小男孩跟著媽媽來到醫院。
醫生最初以為小男孩隻是感冒發燒,後來得知他經常和貓作伴,並在他身上發現了被貓抓過的痕跡。
結合小男孩的症狀,最終診斷他患上了『貓抓病』。
然而要問『貓抓病』到底是什麼?很多人肯定搖頭,因為貓抓病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
在中國,每年有15萬人得『貓抓病』。
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寵物貓3.7億隻,平均每20個人就有一隻寵物貓;貓咪已經超越狗狗,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寵物』。
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寵物貓作為貼心伴侶,陪伴人類幼崽共同成長的家庭也逐漸增多。
如何科學養寵,也是寶爸寶媽們最為關心的。
今天,派派君就詳細介紹下這種人畜共患病——『貓抓病』。
什麼是『貓抓病』?
『貓抓病』為感染性疾病,主要發病人群包括小兒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不過,不是所有的貓都會讓人中招。
『漢賽巴通體』是貓抓病的主要病原體,傳染源主要為貓和狗,尤其是幼貓。
跳蚤和扁虱感染了『漢賽巴通體』的病菌後,叮咬貓會讓貓感染,病貓抓傷人,又會讓『吸貓族』中招。
感染『貓抓病』後有哪些症狀?
患者被抓後,一般會局部出現一個或數個斑丘狀的丘疹,疼痛不明顯,少數丘疹轉為水皰或者膿包,偶爾可見形成小潰瘍;抓傷感染後亦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以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處常見,一般病程在2-4個月內會自行消退,少數可能持續數月。
部分患者還可能會出現發熱、疲乏、胃腸道等症狀。
如何治療『貓抓病』?
『貓抓病』為自限性疾病,對輕症患者采取對症治療,重症患者及非典型患者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療有利於縮短病程、促進預後、減少後遺症。
對於免疫力正常的人群,『貓抓病』持續一段時間會自愈,預後良好,絕大多數患者在半年內康復,不留後遺症。
但對於免疫力缺陷的患者,應及時就醫。
如何預防『貓抓病』?
1.定期驅蟲。
跳蚤、虱子等體外寄生蟲是巴爾通體的主要傳播媒介,為貓驅蟲能有效預防貓抓病。
2.貓不用『遛』。
減少外出機會,就可降低它跟跳蚤接觸的幾率,同時也可避免接觸其他可能感染的『喵星人』。
3.注意手部衛生。
『擼貓』後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讓貓舔你的傷口,盡量少逗流浪貓或野貓。
4.易感人群避免接觸。
免疫功能低下和心臟瓣膜病患者應避免接觸貓《尤其是小貓》。
最後派派君再次提醒,定期驅蟲的家養室內貓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即使被抓傷也並不都會感染『貓抓病』,因此無需談『貓』色變;但是兒童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易被感染,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後果;無論是人類還是貓咪都應約束行為,溫柔地相處與玩耍。
此外,夏季天氣炎熱,寵物也容易煩躁沖動,人們衣著較少,皮膚暴露多,平時不要和寵物過分親密接觸,盡量少刺激貓、狗等,以免被其咬傷或抓傷。
如果不慎被貓咪抓傷咬傷後,出現發熱、皮疹或淋巴結腫大等不適,應及時就診,並告知醫生相關病史,便於診治。
希望各位『鏟屎官』對人畜共患病有正確的認識,科學養貓、『吸貓』,安心享受毛茸茸的『精神解藥』的陪伴。
《參考資料:@西部決策、@白鹿視頻、@央視網快看、上海市醫學會兒科專科分會、新京報、陜西省保健局、紫牛新聞、科普中國、健康浙江等》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陳詩潔
編輯:陳詩潔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