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貓為什麼打不過母貓?貓媽為什麼偏愛一隻貓仔?一次講清楚。

貓咪是獨行動物,但是多貓家庭的鏟屎官應該可以觀察到,自己家的小公貓總是盡量躲著小母貓,有的鏟屎官是為了給自己的小貓咪找個『老婆』或者『老公』,但是等貓咪接到家裡總能發現母貓對公貓就跟血脈壓制似的,母貓一抬爪子,公貓要不就是直接跑了,要不就飛機耳假裝很兇的叫幾聲。

當然也有很兇的公貓跟母貓動個手,但是除了流浪貓之間搶地盤搶食物,大部分公貓也不敢跟母貓打架下死手。

公貓為什麼打不過母貓?貓媽為什麼偏愛一隻貓仔?一次講清楚。

有一句話叫『千萬不要招惹帶著孩子的母貓』,母貓在分娩後帶孩子的過程中,戰鬥力蹭蹭上漲,警惕心也比平時更加強。

在平時有別的貓侵入它的領地了,它可能隻是盯著看一會,確認沒有危險了就不會出手。

但是貓咪生孩子後,家養的寵物貓都會對家裡來往的人和動物產生警惕的心思,野外的貓咪更是看到別的流浪貓狗就上去打一架。

在貓界,總是公貓比母貓更親人,公貓即便長大之後還保留著玩耍的興趣,而一般母貓成年之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安靜高冷。

雖然鏟屎官可能看自己養大的貓咪還是跟以前一樣一叫就過來,還是會躺在鏟屎官身邊打呼嚕,但是跟公貓相比它們明顯不會那麼活潑了。

家裡貓咪都很喜歡逗貓棒,但是小編在逗家裡那隻一歲半的公貓的時候,它還跟小時候一樣追逐著玩,但是同樣是一歲多的母貓,它直接按下逗貓棒上邊的羽毛,死死咬在嘴裡,那一瞬間給小編的感覺就像是在捕獵一樣。

公貓和母貓的思想差別就體現在這裡,公貓長大了,它還是獨來獨往的一隻貓,想玩就玩,想吃什麼自己找什麼就好了。

但是母貓不一樣,母貓不到一歲大就發情了,從第一次發情之後,它們心裡就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該找個優秀的小公貓延續基因了。

在野外貓咪繁殖的季節,公貓會嘗試進入母貓的領地,這個時候母貓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排斥。

公貓在母貓面前嘗試走動,昂首挺胸,展示自己的強壯的身材,把頭高高揚起讓自己的頭看起來更大更強壯。

更強壯的公貓給人感覺上就是基因更好,不過母貓並不會因此就接受一隻公貓。

在野外一隻母貓不一定會懷上一隻公貓的孩子,一般都是兩隻或三隻,從它生下的孩子的毛色可以看出來。

在所有的幼崽中,母貓會對其中一隻幼崽表現出更多的喜愛。

如果是家養的貓咪,鏟屎官也能發現貓咪會在所有幼崽中更偏愛其中一個,經常摟著它給它舔毛,走到哪裡也會帶著這隻小貓。

母貓確實會對其中一隻小貓更偏愛,一般都是母貓認為的它所有孩子裡最健康最有優勢最容易活下來的那個

但是這並不表示母貓會給這個小貓更多的優待,在母貓能給孩子提供的食物中,是由孩子自己分配的,不會因為更偏愛哪一隻就先讓哪一隻吃。

在兄弟姐妹打架的時候,母貓也不會出手幫忙,除非是兩隻小貓打的太狠了母貓才會出手阻止順便訓斥。

母貓對那一隻孩子的偏愛體現在本領的傳授上。

我們知道剛出生的小貓是什麼都不會的,它是在和兄弟姐妹的玩耍中,跟在貓媽媽身邊逐漸學會各種生存的本領。

在練習中,貓媽媽會更看重那個它認為更優勢的孩子,帶領這個孩子多練。

隻不過在態度上貓媽媽對這個優勢孩子更寬容。

母貓的權威就是這樣立下的,它們是獨行動物,但是在母貓帶孩子的這段時間裡,孩子的本領都是母貓教的,它們的食物也是母貓帶給它們的,優勢孩子的存在也時時刻刻提醒著其它小貓咪貓媽媽的權威。

這樣的權威會永遠留在孩子心裡。

野外的貓咪,不出意外的情況下,幼崽會一直在貓媽媽身邊待到它們能獨立生存的時候,大概是四五個月大,這個時候隊伍裡的小公貓就必須離開,以貓媽媽為中心四散開來尋找自己的領地。

小母貓則允許再留下來一段時間,甚至貓媽媽會把自己的領地讓出一點給自己的孩子。

這樣一來,首先,孩子們的本領都是貓媽媽教的,它們起跳的姿勢動作,捕獵的方法,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別,但是總體來說是一樣的。

其次,孩子們本身對貓媽媽還存有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之心能一直延續很久

最後,以貓媽媽為中心去尋找領地,這樣就保證了貓媽媽的附近大部分都是自己孩子的領地,雖然它們不會彼此再入侵對方的領地,但是這對貓媽媽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安全。

如果你在野外看見一隻公貓被母貓打按在地上打,有可能那隻公貓本來就是這母貓的孩子。

即便不是,年幼的小公貓心裡也對母貓有一種天然的敬畏,而這種敬畏就來自它們的母親。

所以不是很兇的公貓都不會願意去跟母貓動手,真要打起來也不一定打的過,畢竟五個月之前它們受貓媽媽保護,五個月之後,不久就迎來發情期,可能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公貓的一生是想辦法讓自己活著,留下自己的後代,母貓則是讓自己和自己的幼崽們都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