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娃如養貓,培養關系只要掌握4個技巧!。《圖+文》

最近和家長朋友的聚會中,總聽到朋友抱怨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很差,也不知道該怎麼和他們相處,更是在焦慮之下買了一隻貓咪回家,結果孩子和父母的關系還沒有和貓好。

作為同時擁有貓咪和孩子的寶媽,我告訴她,只要你把孩子當做是貓咪來對待,就會發現:養娃和養貓是一樣的。

因為只要你接觸過就會發現,貓咪這種生物其實非常奇怪,撒嬌就粘著,不理你的時候怎麼抱都會跑,貓咪視若無睹的樣子,不就是那個不搭理就沒事,一搭理馬上給你上房揭瓦的熊孩子嗎?

當你這樣想的時候,就會猛然發現:養孩子這件事,真的不能硬碰硬,要註重方法。

要像養貓一樣,先了解他們的『習性』,然後對症下藥把關系搞定, 等關系好了,孩子願意聽家長的話了,教育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1、每隻貓,每個娃都有雷區

養過貓和擼過貓的人肯定知道,貓咪身上有很多絕對『不能碰』的雷區,比如尾巴,肚子。

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有很多雷區,比如不能和孩子翻舊賬;不能和孩子硬碰硬;不能不分場合批評孩子;不能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等等。

既然雷區都是不能碰的,那我們就要去尋找解決方法,在不觸碰雷區的情況下和孩子相處。

比如:

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說話的時候,不要強求,要給予孩子一定的空間;

孩子做錯了事,要就事論事,不能一味的隻剩下指責和抱怨;

孩子不如別人的時候,要先肯定他的優點,給予他自信心,再幫助他進步……

其實養孩子就像養貓一樣,貓是順毛貓,娃是順毛娃。

如果貓咪不願意被摸你還一個勁的上手,那就隻有被咬被撓的份,孩子也是一樣,越對著幹反而適得其反。

所以,我們和孩子相處只要注意避開雷區,每隻貓,每個娃,都會明白我們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和他們的關系也會越來越好。

2、每隻貓,每個娃都有敏感脆弱的心

眾所周知,貓咪是非常膽小的,也非常謹慎,面對任何響動都會很警惕地看著周圍的環境,有一些膽子特別小的貓咪還會因為受到驚嚇而患病,看著它們那慫慫的樣子,真是又心疼又好笑。

孩子的內心更是脆弱敏感的,他們很在意爸媽的情緒,和爸媽對自己的態度,他們需要父母給予充足的安全感。

敏感的孩子,普遍顯得比較膽小怕事,他們行為處事的時候總是擔心的太多,甚至將一些毫不相幹的東西都會予以過分的擔心,他們會把大部分的精力花費在對於失敗的恐懼上面,也會太在意別人,總是將一些毫不相幹的事情卷入到自己的行為中來,而且特別容易放大其他人的一些負面評價。

所以,家長要適當地去調適孩子的心理狀態,揚長避短,學會鼓勵和培養他們的自信。

當孩子因為問題得不到解決苦惱時,我們千萬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如何去處理,同時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心理支持,表明父母願意幫著孩子一起承擔,也可以將任務細化,讓孩子一點點去完成,以增加成功率,提高孩子的信心,要讓他們知道,家人都是愛自己的,提升安全感。

3、每隻貓,每個娃都需要獨處的空間

孩子長大之後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會在不經意間慢慢脫離我們的『照顧』,就像貓咪一樣,想獨處的時候,盡管你聲嘶力竭的吼叫,它也是雲淡風輕,什麼都聽不見,也無所謂發生什麼。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心智也越來越成熟,內心的秘密逐漸增多,有些話不願意跟家長說,有些事也不願意讓家長知道,還會美其名曰:『爸媽,你們不要來煩我了,我需要獨處的空間』

每個貓也都有不願被擼的那一刻,每個娃都有想逃離老母親的那一時。

就像那句話說的:『孩子的長大,從逃離父母開始』

當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時,我們不要抱怨,更不必太過於傷心,要知道孩子已經長大了,這是他們獨立思考,成長蛻變的表現,我們要爭取做一個懂得放手,不時時黏著孩子,不處處管控孩子,給他們足夠成長空間的智慧父母,不要因為孩子的躲避就覺得孩子不愛我們、不需要我們,這隻是他們成長必經的過程而已。

4、每隻貓,每個娃都有自己的脾氣

每隻貓咪的性格是不一樣的,比如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橘貓性格最好,奶牛貓性格最頑皮,而貍花貓脾氣最差。

孩子的性格也是各有千秋,不要覺得年紀小就沒有脾氣,在《兒童性格心理學》中,把孩子分為表現型、思考型、指導型、親切型四大性格類型。

想讓不同性格的孩子『聽媽媽的話』,那就得用不同的方法去引導。

比如:

表現型的孩子,性格自信熱情,要及時肯定和表揚,但是也要獎罰分明;

思考型的孩子,性格謹慎靦腆,父母要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指導型的孩子,喜歡反抗權威,和他們相處,與其壓制不如多放權;

親切型的孩子,內向膽小慢性子,不催不罵,多點陪伴和鼓勵。

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處,要把握不同的度,其實,這也就是尊重孩子的差異性,不同脾性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對待。

所以我們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去和孩子培養好感情,有了良好的親子關系做依托,再循循善誘,當我們的家庭教育實施起來的時候,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西爾斯親密育兒法》中曾說: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親子感情是基礎。

和孩子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比采用所有的‘正確’的技巧來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