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年少喜歡貓,人在東京留學,特意發電報回家:貓安否。

有人說,貓是有靈性的動物,不僅能夠緩解人的孤獨,更能查探人的內心,預知短暫的未來。

這種說法是否真實,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民國才子佳人中,許多人都對貓情有獨鐘。

一、我家貓安否

李叔同,出生於豪門書香之家,物質上從未欠缺。

年幼時候,別人鬥魚同齡的孩子玩耍,但李叔同偏偏喜歡與貓交流。

別人總認為他頭腦有問題,可李叔同卻認為,他是最特別的,能與貓進行深入交流。

而後,李叔同出國留學,無法將貓帶在身邊,隻能拜托家人照料。

可對於貓來說,最熟悉的朋友離開,總會有諸多不適應。

這一點,李叔同也深知。

於是,遠在東京的他,頻繁拍電報回家,隻為問一句『貓安否』。

都說身在異鄉的學子,最惦念的是家人,可在李叔同這裡,似乎貓更為重要。

當然,對於李叔同來說,從十幾歲開始養貓,多年感情積累,它們早已成了李叔同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何況,李叔同敬貓,向來與敬人無異。

李叔同喜歡畫畫,雖沒有成畫家,但也算小有名氣。

而在他的畫中,貓的身影很多。

或許是在國外留學的緣故,他將對貓的小愛,擴展為對所有動物的大愛。

在那個人們溫飽尚且是問題的年代,李叔同提出,戒殺生、保護動物。

這樣的思想在當年來看,十分超前,甚至不被人理解。

不過,李叔同如此的慈悲心腸,也為他日後的出家埋下了伏筆。

二、人家大愛,因貓而起

愛貓可以傳染,李叔同將繪畫記憶,傳給弟子豐子愷,同時也將愛貓傳給了豐子愷。

從1929年開始,李叔同便與豐子愷多次合作,創作出一幅幅生動的動物畫像。

有的人偏愛畫風景,特有的人喜歡畫人物,而李叔同與豐子愷卻經常畫動物,不僅因為喜歡,更因為他們希望借此提醒大家,動物與人一樣有生命、活靈活現,應當受到尊重與保護。

不久之後,他們將諸多畫作編成了《護生畫集》。

在這本畫集中,最令人關注的便是豐子愷的那副《被拋棄的小貓》。

在畫中,一隻小貓用渴望的眼神望著過路的女子,希望能被帶回家,而提籃女子也用同情溫柔的眼神與小貓對視。

為表生動,李叔同還在畫旁邊配上了文字:

『有一小貓,被棄橋西。

餓寒所迫,終日哀啼。

猶似小兒,戰區流域。

無家可歸,仿佛路歧。

伊誰見憐,援手提攜』

這樣的李叔同與豐子愷,是愛貓之人,也是性情中人。

當人們為了活命不惜傷害他人士,李叔同與豐子愷還騰出心來可憐小貓。

可是,抗戰年代的人們,與小貓又有多大區別呢?

同樣被拋棄,同樣流離失所。

有人懷疑,李叔同出家是為人間大愛,但更有可能是因貓而起。

如果說李叔同因為愛貓,改變人生軌跡尚有疑問,那豐子愷的多年苦難絕對是因貓而起。

三、弟子愛貓,陷入漩渦

豐子愷愛貓,從不加掩飾,墻壁上掛滿貓的畫像。

對於自己家的貓,豐子愷花式寵愛,擼貓、畫貓、與貓共眠。

甚至於,在他的畫作中,還有一副貓騎在他頭上的畫像。

對於別人家的貓,他也總是愛屋及烏,兩眼放光。

有一次,豐子愷前去采訪梅蘭芳,沒成想梅蘭芳也是個愛貓之人。

采訪之時,梅蘭芳不加掩飾地將貓抱在懷中,輕輕愛撫,眼神中地寵溺宛如在看子女一般。

采訪結束之後,豐子愷將梅蘭芳愛貓之事將給女兒聽,誰成想女兒來了一句:

爸爸,我們如果能在梅先生家化身做了貓兒,也是幸福的呀。

頓時引得豐子愷哈哈大笑。

的確,對於愛貓之人來說,貓便如他的好友、他的子女一般。

後來,豐子愷在寫采訪文稿之時,將自己與女兒的對話也寫了上去,眾人諷刺他拍梅蘭芳馬屁。

其實,豐子愷不過隻是單純愛貓而已。

建國之後,豐子愷畫了一副貓高踞座客頭上的畫像,畫中的貓咪眼神十分俏皮。

為此,他給這幅畫取名『貓伯伯』,隨後加附註:

我們石門人對這伯伯二字,並不能算恭維之詞也,賊也叫伯伯也。

文人之間的附庸風雅,不過都是常事,何況豐子愷本就愛貓。

可正是因為當初的特殊時期,他便因此被當作『牛鬼蛇神』,被迫染上不少麻煩。

在當時,被牽涉的文人很多,可畫家確極為少見。

不得不說,豐子愷這也算是被貓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