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與貓鬼:古代世界對『喵星人』的靈異想象。

電影《妖貓傳》中,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是一隻黑貓,它妖異恐怖、血腥殘忍,上害天子、下惑婦人,既能背後偷襲、暗下蠱毒,又能當面撲擊、傷人雙目。

殘忍詭異的黑貓,幾乎完全顛覆了現代社會『喵星人』乖萌可愛的人設。

這兩種形象,到底哪種更接近古代人們對『喵星人』的實際認知呢?

其實古代人們對貓的看法和理解是多樣的。

一方面,貓乖巧漂亮,為世人喜愛,故常以『貍奴』的昵稱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畫之中;另一方面,貓尖牙利爪,又是夜行動物,目有幽光、行蹤神秘,故也常以靈異精怪的形象見諸文人筆記乃至正史之中。

妖貓與貓鬼:古代世界對『喵星人』的靈異想象。

『能成精怪』:貓的精靈幻化

就像海盜船長的肩膀上總立著一隻鸚鵡,女巫的家裡也總養著一隻黑貓。

在歐洲中世紀的文化傳統中,貓一直與女巫、神秘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歷史學家達恩頓在《屠貓記:法國文化史勾陳》中指出,貓本身就暗示巫術、女巫以及魔鬼的手下。

人們通常認為女巫和魔鬼都可以化身為貓,參加神秘的眾巫夜會,擾亂世間秩序。

夜間遇貓,便似中國古代的夜遇野狐,需要十二萬分的警惕。

於是,在當時語境中,傷害貓的行為便以除魔的名義堂而皇之的進行了。

中國古人對貓是又愛又怕。

愛貓的記載不少,如《明史》中記述,嘉靖皇帝蓄養的貓死了,竟然『命儒臣撰詞以醮』,擅長『詭詞媚上』的『青詞』快手袁煒一句『化獅作龍』大大地拍了喵星人的馬屁,皇帝龍顏大悅。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講述了自己的授業恩師鄒泰和學士愛貓事跡:鄒學士宴客時要讓貓咪與自己孫兒同時側坐,每給孫兒夾一片肉,必給貓咪夾一片,還要說一句『我一碗水端平,你們倆別爭』《必均,毋相奪也》。

愛貓者固有,厭貓者也不在少數。

有人認為貓外表雖然乖萌,實則陰柔狡猾。

《舊唐書》中記載高宗朝的奸相李義府,看上去是溫和謙恭的彬彬君子,其實狡猾陰險、手段狠辣、兩面三刀,便得了『李貓』的外號。

明代的百科類圖書《夜航船》還鄭重地將『李貓』一詞收在四靈部的『走獸』類裡。

出於對貓陰柔、神秘特性的忌憚,古人往往對貓有著一種靈異的想象。

清代黃漢編有《貓苑》一書,輯錄了多種涉及貓的故事、奇談等。

書中說:『家貓失養,則成野貓。

野貓不死,久而能成精怪』黃漢援引丁雨生、黃緩齋等人的說法,具體描述了『野貓成精怪』的種種情形,頗為陰森恐怖:『失主之貓』,可以『吸月飲露』,從而『久漸成精』;貓還能『拜月成妖』,故民間有『貓喜月』之稱,所以有人一見到貓拜月亮,便立刻殺之,恐其成妖;貓還可以化作人形,魅惑男女,吸其精氣,使人形銷骨立、疲怠不支。

能成精怪的不僅僅是野貓,《貓苑》中收錄的《堅瓠集》中的說法是金華貓被養到三年後,往往便會在中宵時分蹲坐在屋頂上張口對月,吸取月之精華。

頗似西方傳說中狼人月夜變身和吸血鬼從月光中獲得能量的橋段。

久之貓便成精怪,可任意變成俊男美女,像《聊齋》中的狐貍精一樣,魅惑異性。

古代筆記中這類故事層出不窮。

狐貍精變化人形後經常會露出尾巴,貓精也有破綻,在幾處筆記故事中,貓精所變的俊男美女,都是綠眼。

在古人的認知中,貓魅惑人不單靠化作有形的異性形象,有時還能惑人於無形。

清人王初桐的編著過一本與《貓苑》類似的書《貓乘》,其中講到過『貓魈』。

臨安周五的女兒忽然之間就被無形的貓魈所迷,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則倍兒有精神:換上新衣服、梳妝打扮,一個人喃喃自語,像極了貓的習性。

後來遇到高人才得以解救。

恩怨分明:貓的快意恩仇

古代世界對貓的靈異想象也不完全是貶義的。

貓在精靈詭怪、幻化無方之際,有時候還有有恩報恩、有仇報仇的一面。

這也映射了古人對善惡有報的世界法則的美好期冀和勸諭世人的良苦用心。

《貓乘》中輯錄了不少關於貓報恩和報仇的靈異事跡。

所謂報恩,一般體現貓能顧念主人、不忘舊恩。

有人因負官租逃走,家中所養的貓被抄走賣掉。

後來他鄉重逢,其貓銜金來報舊主。

還有一富戶養了一隻顏值極高、堪稱貓中小鮮肉的貓,為各方覬覦。

富戶為保其貓,抵禦了巧取豪奪,甚至拋家舍業、流浪他鄉。

盡管如此,仍有人欲用毒酒害他,以謀其貓。

這隻極通靈性的貓三次將他的酒杯弄倒,暗示他酒中有毒。

後來,富戶乘船落水,貓號呼求救不及,也與之同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