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母貓在交配後會立即攻擊公貓?過河拆橋太明顯了。
貓狗絕對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陪伴最多的寵物。
喜歡貓和狗的主人人數大致平分秋色。
狗已經完全被人類馴化,但是貓,無論是家養的還是野生的,都沒有被人類馴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在春末夏初的靜謐夜晚,時常會聽到嬰兒般的哭聲和打鬧聲。
其實那是發情期的野貓發出的聲音。
對於真正喜歡和了解貓的人來說,貓確實是一種很特別的動物。
在自然界中,例如東北虎、棕熊等大型哺乳動物,在雌雄交配後,往往會離開。
但也有例外,像鵝、企鵝、鷹等動物,在交配後,雄性和雌性都會選擇與雌性一起撫養後代。
貓屬於前一類。
雄性不會與雌性一起撫養後代。
它們通常在交配後轉身攻擊公貓。
為什麼?
大多數野生動物往往會選擇在冬末春初進入發情期。
如果在冬末夏初進行配種,那麼在夏季到來之後,幼崽就會出生。
夏季食物充足,溫度適宜,非常適合動物們照顧幼崽,也保證了幼崽的成活率,貓咪也不例外,也會在這個季節繁殖.
這段時間,夜深人靜的時候,室外的母貓和公貓一起進入發情期,母貓會開始在室外嚎叫,其實是在呼喚公貓。
它的哭聲有點像嬰兒的哭聲,讓周圍的居民也很是頭疼。
在此期間,公貓會像老虎一樣在領地內巡邏,用尿液和氣味標記領地。
如果聽到母貓的叫聲,這些發情的公貓就會互相追逐,爭奪交配權,打架在所難免。
家貓很特別,因為室內溫度合適,不缺食物。
所以家貓理論上隨時可以繁殖,有的家貓一年可以生兩三次。
但是在貓咪發情期,公貓會趁機溜出家門逃避主人,變成野貓,而母貓則會整夜嚎叫。
所以很多養貓的寵物主人都會選擇給自己的貓絕育,這也是最正確的做法。
如果貓咪處於發情期,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偶,那麼大約20天後,隨著荷爾蒙的減少,貓咪會逐漸恢復正常。
但是過了一會兒,貓又發情了,直到繁殖成功。
到了發情期,母貓會在夜間嚎叫,吸引幾隻公貓,這些公貓會為了交配權而爭鬥。
當勝者與母貓完成交配後,大部分公貓都會轉身逃跑,而不會選擇留在母貓身邊照顧即將出生的幼崽。
公貓和母貓也有特殊的繁殖方式,這和其他貓科動物差不多。
公貓會咬住母貓的後頸或將頭靠在對方的頭上。
公貓有帶角質結構的倒鉤狀生殖結構。
這種特殊的結構可以讓母貓在交配後排卵,母貓更容易生出帶有自己基因的小貓。
這種結構也可以牢牢固定在母貓體內,防止母貓因疼痛而逃跑,也可以帶出之前與母貓交配的公貓的生殖細胞,從而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但是這種特殊的結構很容易讓母貓感到很不舒服,大聲尖叫。
所以很多貓交配後,公貓會迅速逃跑,不會照顧帶母貓的小貓。
如果跑得慢,母貓就會爬起來拼命攻擊公貓。
其實,這是一種報復行為。
在生物界,動物沒有爸爸的概念,但都有媽媽的概念,貓也不例外。
所有的母貓都單獨繁殖和照顧他們的小貓。
一隻母貓可以與多隻不同的公貓進行繁殖,主要是為了保證後代的存活率和遺傳多樣性,同時也是為了小貓的健康成長。
許多生物學家甚至發現,在一窩小貓中,它們都有不同的貓爸爸。
成年母貓每次交配後才能排卵,數量非常稀有,所以母貓必須進行多次交配,才能保證多隻小貓同時出生,成活率和高-品質基因。
正是因為公貓特殊的生殖結構,母貓在與母貓的繁殖過程中,會感到不自在。
因此,繁殖完成後,母貓會憤怒地攻擊公貓,演繹出過河拆橋的故事。
淋漓盡致,圖片來自網絡,必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