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診所裡的貓咪
匯景新城的一隻流浪貓,被寵物診所收養成了『貓員工』
你的小區有流浪貓嗎?流浪的喵星人,我叫你一聲『咪咪』,你會回應嗎?
在天河區匯景新城,有這樣的『奇景』:一群流浪貓隻認相熟『鏟屎官』呼喚,隻去相熟人類朋友家『蹭住』,多數流浪貓與其他業主互不打擾……
此情景,源自一群愛貓業主10年來共同努力營造的和諧。
高處摔落的英短藍貓『米寶』,雙後肢幾近癱瘓
貓一旦陷於流浪狀態,野外環境就是生存的大挑戰。
在匯景新城,小區偶有出現流浪貓生病、受傷的情況,個別貓咪甚至突然遭受重傷,命懸一線,幸運的是,這裡它們都得到很好的救助。
其中2019年開始至今,業主從個人自發喂養救助流浪貓,又因貓結緣,陸續聚到 『匯景貓群』微信群(下文簡稱『貓群』)成為義工,凝聚力量關注社區陷入困境的流浪貓咪。
義工和貓咪相處成『熟人圈』,通過一邊救助,一邊誘捕絕育,致力在流浪貓生存與社區環境之間取得平衡。
在救助流浪貓這件事情上,這群『鏟屎官』義工與流浪喵星人之間,相處出一道特別的風景。
在天河區匯景新城,有一群愛貓護貓的』鏟屎官』
幫助貓
為了傷病流浪貓,業主自組義工隊救助
近年流行擼貓、養貓。
但『寵貓』風潮下,也有另一面——棄貓。
作為城市中最常見的流浪動物之一,流浪貓是經久不衰的話題。
天河區匯景新城建築面積130多萬平方米,是大型社區,綠化覆蓋面積廣泛。
草木之間隱藏了一個小世界,主角是流浪貓。
『貓群』管理員白小姐介紹,與許多社區一樣,飼養寵物貓狗的家庭為數不少。
當中有一群愛貓的業主,不忍看著貓咪們隨處覓食,便自發以TNR模式展開救助。
TNR模式,是一種取代『安樂死』的人道管理和減少流浪貓犬數量的方法,施以絕育手術,使之無法繁殖。
業主救助流浪貓,一開始是各自為政的。
後來志同道合的人多了,便於2019年建了群。
『業主們還網格式分工,各自選一處人少之處,引導熟悉的貓咪群體,定時定點投喂。
常規喂食是各自進行的,但遇到疑難的‘貓事’,就會群策群力,一同解決』
『貓事』當中,最難的莫過於救助傷病流浪貓。
義工日常走動喂養貓咪時,不時發現摔傷、生病的貓咪在『鬼門關』徘徊。
『救治不難。
難就難在,傷病帶來的後遺症,使部分貓咪挺過來之後,已經不適合放養在野外了』白小姐介紹。
不過,記者知道,這部分貓咪當中,有不少『幸運兒』。
『貓群』裡有多名義工,不僅出錢出力去救治,還盡己所能收留著復健過程漫長的貓咪。
患上嚴重皰疹和口炎的白貓小白,在人類朋友嚴素家的院子裡一住就是4年。
4年來,全因貓咪的依賴信任,嚴素勞心勞力救它。
『貓不會說話,救治是很困難的,目前無論藥物還是手術能用的方法都不多,有時候高昂的費用不一定能換來更好的結果,但我仍要盡心去照顧』目前她還在為了小白的口炎操著心。
院子裡,同時還收留著其它傷病纏身的流浪貓咪,比如,從高處摔落的英短藍貓『米寶』,雙後肢幾近癱瘓,嚴素救助它之後,亦將它收留在院子裡。
『之所以收養流浪貓,是經常去白雲山。
白雲山附近棲息了許多流浪貓,我看到有一群服飾樸素的阿姨,經常爬著山去喂貓,她們的精神感動到我。
所以,我也堅持救助流浪貓』嚴素說。
小區邊緣一處人跡罕至的角落,有白領晴晴佈置的貓咪『基地』。
晴晴在2022年初救治了一對罹患貓瘟的小橘貓兄妹,當時它們都是小奶貓。
『貓妹非常遺憾,沒挺過貓瘟,去世了』這一年,從未養過寵物的晴晴加入了『貓群』,生病流浪貓的處境讓她十分難過,也堅定了拯救貓哥哥『漢堡』的想法。
她連續花光了好幾個月的工資,終於將『漢堡』從『鬼門關』拉回人間。
『病好後,‘漢堡’的肢體不大協調,我一有空,就陪它做鍛煉,康復』晴晴本想將『漢堡』收養在家,但家人不贊同,她隻好另辟蹊徑,在社區邊緣找到『基地』,安頓『漢堡』。
至今為止,『貓群』救助的流浪貓咪,有50多隻像『小白』、『米寶』、『漢堡』般,被從生死一線中挽回人間。
『大家都笑稱,這些小貓都是‘貓堅強’』。
小貓『黃堅強』遭遇過可怕的創傷
治療貓
持續兩年救助重傷流浪貓
『強強,媽媽們來看你咯』一陣熟悉的聲音柔聲呼喚,瞇眼打盹的黃白小橘貓緩緩張眼。
維安隔著籠子,伸出一根手指靠近貓籠,貓咪不僅沒有害怕,還眨眼著『回應著』她,湊前身體尋求維安『摸摸』。
強強的名字是『貓群』裡的『貓爸貓媽』們共同起的。
私底下,大家更願意把它叫成『黃堅強』,以記錄頑強的生命力和背後遭遇過的可怕創傷。
『黃堅強』的故事,要追溯到2021年。
強強和其他小喵夥伴,原本生活在小區高爾夫球場。
當時,球場保安對流浪貓咪都很友善,其中強強是一隻溫順喵,平時,保安站崗,它在人家腳下轉悠,仿佛陪伴;偶爾,保安見它逮著老鼠當玩具耍,抓了放,放了又抓,仿佛在鍛煉身手。
但是,2021年9月,強強『失蹤』了,無論平時喂貓的義工還是保安,都找不著它。
神奇的事發生了,有義工嘗試跟著強強的貓友——一隻小花貍尋找。
當走到球場草地的一個角落,大家看見觸目驚心的一幕:一隻貓,下肢皮膚大面積撕開、剝離,眼角無力地下垂,奄奄一息。
『是強強。
它傷情異常嚴重,肯定遭遇‘不測’了』救貓要緊,人們趕緊將它送到寵物醫院急救。
在寵物醫院裡,醫生『驗傷』診斷強強遭受的是人為傷害。
因為皮毛被毀,連縫合手術都做不了。
『醫生建議過我們,讓強強少熬痛苦,‘安樂’回歸喵星球』
強強的意外在『貓群』中傳播,刺痛了救助者的心,也在『貓群』裡引起了激烈的討論,救還是不救?維安和白小姐是救治強強行動的參與者,觀察著強強求生欲很強,不顧傷口疼痛,大口吃著罐頭。
『它很想活下去』
它的生存意志最終讓大家決定『救』,大家盡己所能,籌集著一筆筆治療費,希望強強靠自身修復,挺過難關。
醫生又用盡一切手段救治,打抗生素、消毒、養護,甚至破例為它申請幹細胞治療。
眾人努力之下,奇跡發生了!一晃眼,在義工和醫生們關注下,強強堅強地活到當下。
今年6月新快報記者隨維安探望它,強強依舊在住院。
在行動上,貓咪能站立、能爬下睡覺,下肢皮膚70%自然修復。
隻有肚皮下仍然有巴掌面積的皮膚無法愈合,裸露出紅色的肌肉。
『對於強強的救治,目前群裡出現了爭議,裸露的皮膚可以通過自體皮瓣移植手術,即自體植皮來解決問題,但手術會造成身體消耗,強強能否挺得住,是未知數。
如果不做手術,它的壽命卻會比一般貓咪短。
為此,義工迫切地希望尋找一種更加‘穩妥’的治療方案,救治強強,撫平它遭受傷害的經歷』
小區邊緣一處人跡罕至的角落,有女白領晴晴《化名》佈置的貓咪『基地』
『管教貓』
調和小區環境與流浪貓矛盾
白小姐介紹,強強的慘痛經歷,對貓群救助義工們來說,是一種提醒。
在小區之中,既然有人喂流浪貓,就有人反對喂流浪貓。
『我們喂養流浪貓,會遇到不少異議。
有人認為,流浪貓應該被驅趕、自生自滅。
有人擔心,貓咪被喂養,就容易主動親近人類,然而它們身上攜帶病菌,到處走會不會散播病毒?甚至有人認為,它們突然出沒嚇到孩子,也擔心孩子逗貓被抓傷……總體來說,最擔心的就是人們投喂完貓糧貓飯,食物殘渣會引來害蟲和老鼠,影響衛生環境』
面對不同聲音,義工們紛紛表示,人之常情,能理解顧慮。
『小區環境與流浪貓之間,是一對矛盾體。
大家都要註重管理好各自救助的貓隻,盡量平衡兩者之間的矛盾』
當前,業主們不斷嘗試,『調教』流浪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做法看似異想天開,但目前卻有一定成效。
比如,給與貓咪足夠的安全感,讓貓在野外擁有自己的空間和相對舒適的睡眠場所。
在它感到不安或害怕時,讓它有一個安全、可信的避難所可以躲藏。
嚴素家中,院子被貓咪當做『驛站』,貓來貓往。
但凡雨天、酷暑、寒冬都來光顧,躲到屋簷下,住進嚴素為救助流浪貓準備的貓窩。
有的貓對這位人類朋友的『報答』,就是『社牛』般可愛,向嚴素蹭蹭,貼貼,順便為她嚇跑光顧院子的老鼠和蟑螂。
晴晴加入義工隊之後,就有了『拾荒』習慣。
除了二次利用別人家淘汰的貓籠,她去超市購物時,會收集一些硬質紙皮箱,改造成臨時貓窩。
雨天潮濕、冬天寒冷的時候,臨時貓窩就是貓咪『庇護所』。
她還在養貓基地放置除臭劑、除蟲劑,減少環境污染。
維安帶著自家的貓糧和罐頭去喂貓,提升貓咪的飲食質量,塑造它們遠離垃圾桶剩飯的習慣。
給貓咪們『改名字』,是義工們普遍的做法。
有好幾名義工告訴新快報記者:『我們有意識訓練貓咪,不要靠近陌生人,平時給與一些獎勵強化物,聽到熟悉聲音才現身,就能得到貓餅或小魚幹』 現在,不少貓咪已經有著聽聲認人的能力,隻有聽到相熟『鏟屎官』的聲音,它們才現身。
在草叢深處一些隱藏角落,偶爾能看見的貓碗、貓砂、喂水器等用具,上面寫著貓名字,仿如人類社會的『實名制』。
據了解,該小區的流浪貓,絕大多數都有名字。
『近年來,我們喂養流浪貓,都是呼喚名字的。
陌生人喊它們‘咪咪’,貓咪們未必會跑出來』
院子裡的流浪貓咪
別棄貓
愛TA,就別遺棄它
義工隊成員認為,救助流浪貓,不能僅靠自己的一腔熱情在小圈子開展行動,還要把愛護動物的精神傳遞出去。
去年,強強身體進一步恢復,貓群義工趁樓盤小區舉辦市集嘉年華活動,義工們帶上強強一同『支攤』,以救助強強的故事為例子,向鄰居傳播科學養貓知識和觀念。
『同時我們還帶了幾隻被收養了的流浪貓到場,與鄰居們互動。
聽了義工救助流浪貓的故事,不少人都半開玩笑地說:有這麼多人參與救助,這些哪裡是流浪貓?應該叫它們:‘區貓’』
取得社區居民理解,義工們還向大家不斷解釋著流浪貓的成因。
『流浪貓的困境,多數是人為造成的。
家養的時候不給貓絕育、打疫苗;不想養的時候狠心遺棄……到了野外,流浪貓驚人的繁殖能力就容易造成貓隻數量泛濫』
在攤位上,義工們一方面宣傳文明養寵:『愛它,就別遺棄它』大家發放了傳單,通過傳單,倡導養貓家庭給貓咪絕育、打疫苗。
貓隻繁殖能力驚人,讓它們絕育、回歸家庭,才是促進環境良好發展的好辦法。
另一方面,救助強強的寵物醫院醫生,也在攤位中提醒居民,遇到流浪貓,盡量不要隨意喂養。
『科學喂養流浪貓,盡量以貓糧為主,不要投喂剩飯剩菜,以免引起貓咪健康問題』
更重要的是,業主們也增進著自己的技能。
如果無法收養流浪貓,那麼,在救助它們的同時,設法將它們誘捕,帶去醫院絕育和打疫苗後,放歸大自然。
『我以前不養貓,但收養了‘漢堡’之後,我覺得與貓相處,很治愈』晴晴告訴新快報記者,她通過救助、收養流浪貓,一步步學會了更科學的救助知識。
『做義工之後,我的誘捕能力不斷長進。
從以前害怕捉貓,到現在一抓一個準。
誘捕籠子和貓零食都是我的好幫手』她最近照顧的流浪貓中,小花貍貓『隆隆』的疫苗接種流程未完善,晴晴又在思索,選哪款貓零食,『哄』隆隆跟她去醫院打針。
寵物醫院內,義工們又發起新一輪治療費『眾籌』,救治『三小隻』患有嚴重口炎的小貓。
貓群內,牽掛強強的『貓爸媽』分頭尋找更穩妥的治療資源,希望為強強繼續爭取延長生命的辦法。
白小姐介紹,在TNR、救助、管理三管齊下當中,小區的流浪貓與4年前相比,已經減少了將近一半,就算又新增,也不算多。
但令人遺憾的是,遺棄貓咪的情況仍時有發生,因此『貓義工』們依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同時也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到愛貓護貓的隊伍中來。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采寫: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嚴蓉
攝影:新快報記者 鄧迪
本文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