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察德,是一個貓咪記者
今天說的是一個求醫故事
李察德:毛孩子生病是家長最心痛的事,那些很難發現的慢性疾病尤其頭痛,跑醫院也很難徹底治愈,這點國內是這樣國外也是一樣。
今天的故事來自一位新手貓媽的『吐血氪金』分享,她的求醫經歷也許能給到大家很多啟發。
Wendy/文
在外國『接盤』了病貓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主角貓的名字叫小 jo,地標澳洲,2021年9月朋友回國,無法將她帶回去,托我照顧,就變成了我的貓。
小jo剛來的時候眼睛就有點發炎,隨她來的還有兩瓶藥。
她撓自己也很兇,我看別的小貓咪給自己洗臉都是爪子輕輕地拂過臉,小jo經常是非常用力地撓,我看著都覺得肉疼。
朋友說她從小就這樣,我想可能她比較早離開媽媽,所以下手沒輕重?
朋友送她過來的時候,還有很多文件,疫苗本,絕育證明。
小jo 3個多月的時候就做了絕育手術,我不知道是不是國外的貓都這麼早,就覺得有點心疼她。
第一次帶jio看病是21年9月底,那時她的眼睛到耳朵那一片發炎變嚴重了。
因為第一次養寵物,我找了一個能講中文的寵物診所,老公開了一小時車送我們去。
獸醫幫jo打了一劑抗生素,做了耳朵的清潔,提到可能是食物過敏。
建議我們嘗試無谷物貓糧,還我們開了一瓶清潔皮膚的藥水,一瓶消炎的滴耳液。
我開始給jo換無谷物貓糧,幫她用滴耳液做耳部清潔,每次她都很抗拒。
也是那一次我才知道澳洲絕育的貓貓,耳朵裡會有印記,最開始我把這個印記當成了臟東西,還用力給她擦了擦。
類似這種↓
21年10月底,jo的臉又被撓破了,雖然好了一些,但和嘴巴開始遭殃。
考慮到上次去的診所太遠,我就找了一個家附近的動物醫院,這也是接下來一年,小jo常去的醫院了。
第一次接待我們的獸醫,雖然長著亞洲臉,但是隻會說英文。
我和她來來回回好久,大概明白小jo在過敏,過敏讓她皮膚發癢,那她就要撓自己。
那次小jo又是一針抗生素,獸醫還問我們有沒有定時驅蟲,我們說沒有。
因為朋友告訴過我,曾經給小jo用BE的驅蟲劑,她過敏了。
《為防止拉踩,文中的品牌均以縮寫形式出現,如有詢問請評論區留言》而且小jo基本都在室內,沒有室外活動。
我告訴了那個獸醫,她直接用了另一個牌子的驅蟲劑,而小jo對這個牌子的驅蟲劑又過敏了,這個我放到後面說。
那到底是什麼引起了jo持續的過敏呢?
在一年多的求醫之後,我知道澳洲的獸醫都會從食物過敏開始做排除,首先考慮的是動物蛋白過敏。
獸醫要求小jo開始吃處方糧, 是H S的某款糧,在澳洲很多救助中心都是給貓咪這個牌子的貓糧。
於是我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換貓糧。
並且醫生開了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大概一周的劑量,約我們在一周後復診。
回來以後,小jo就一直在撓自己的頭頂,直到那一片撓禿了。
在後來的復診中,我向獸醫提起來,才知道她是對驅蟲劑過敏了,所以要把沾到驅蟲劑滴過地方的毛都抓下來,我到現在還記得那一盒要60澳幣,心疼我的錢,也心疼小jo 。
這很像一個暗示,暗示我,看病的過程也是一個試錯的過程。
不久之後,我們發現小jo對另一款口服抗生素 頭孢氨芐 很不適應,出現了便血的情況。
在試了三個月的H S處方糧之後,小jo的情況並沒有好轉,獸醫推薦我們轉嘗試HJ的抗過敏處方糧。
我去官網查過,這款產品適用於嚴重食物過敏的動物《貓和狗都有》,通過處理過敏性蛋白質來降低寵物的過敏反應。
這一款貓糧,小jo從22年的1月底吃到了8月。
在這期間,我們在那個醫院變成了 regular visitor。
小jo的皮膚發炎總是反反復復,從臉頰到下巴,從下巴到胸口,從胸口再回到臉頰,基本每個月都要去一次動物醫院,嘗試的藥也越來越多,有抗感染的藥膏,塗眼睛的藥膏,類固醇消炎藥。
常去醫院↓
到2022年年中,我一度抗拒帶她去看病,因為每次的希望都變成失望,醫藥費也讓我覺得壓力很大,也會責備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照顧不好她。
在我意志消沉的時候,很感謝我的老公,他開始花更多時間照看小jo,帶她去醫院,幫她做清潔,讓我得到了一些休息。
在嘗試了兩款處方糧都沒有明顯效果後,獸醫向我們提到了Atopic,中文是異位性皮炎,給小Jo開的潑尼松龍口服藥是可以緩解她的不舒服,但這是類固醇,長期服用對內臟會有很大的副作用。
獸醫向我推薦了墨爾本的專科醫生,建議做過敏原測試,然後打疫苗。
看普通的獸醫,一次問診費是80澳幣,再考慮各種測試,藥費。
從21年底到22年的年中,為小jo看病的錢已經是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有兩次是白天上完班回到家帶她去看病,看完病就隻能開玩笑,一天掙的錢可還不夠她一次的問診。
那段時間,我和老公都叫她千金,養她實在太貴了。
22年的9月,我們搬家了。
舊公寓常年曬不進陽光,新公寓的采光很好,有個很大的客廳,我那時候又燃起了希望,也許換一個環境,多曬曬太陽,小jo 的抵抗力就增強了。
這裡有個插曲,在我們搬出舊公寓做退房的時候,才發現臥室有幾片窗簾都發黴了,那個房間的光線是完全被外面的一棵樹擋住,而3月到8月的墨爾本都算是冬天。
所以我們有猜測,是不是黴菌讓小jo 生病了,那麼換個環境,她也許會變好吧。
帶著小jo搬到新家,把她的貓爬架,貓抓板都放在了客廳落地窗旁邊,我是懷著期待的。
剛到新家的那幾天,她也很興奮,在客廳裡跑來跑去,每天跳上貓爬架曬曬太陽,那時候我也接受了她的皮膚問題,只要不變得更糟糕就可以了。
到了新家↓
新家的鄰居是一對德國夫妻,他們也有一隻貓,叫edi 是一隻軟軟胖胖的貍花貓。
edi喜歡在樓道裡散步,任誰都能摸,還喜歡去樓下的花園冒險,每周對面的男主人都會帶edi出去放風。
看到他們的健康小貓,我肯定是羨慕的,他們也對小jo表達了同情,我們都希望小jo能健康起來。
偶爾我也讓小jo去樓道裡走走,她喜歡躺在樓道的地毯上休息,也喜歡蹲到鄰居家門口偷聽別人家的電視。
到了去年10月中旬,小jo的皮膚病又開始變嚴重,脖子和肚皮都被她撓破,拎起她的肚皮,我甚至懷疑自己養了一隻無毛貓。
我開始重新考慮專科醫生的事情,隻有知道過敏原,我們才能對症下藥。
那個月我嘗試打電話預約,電話那頭告訴我,到年底的預約都滿了,隻能明年了。
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震驚吧,原來有這麼多寵物都在生病,小jo不是特例。
在問清楚需要什麼資料後,我幫小jo預約到了23年1月初的問診。
因為新家距離以前的寵物醫院有些遠,我在新家附近又找了一個診所帶小jo看病。
那時候的我已經對小jo的皮膚問題適應了,但那個寵物醫生顯然是被嚇到了,這也是我最糟糕的一次就診體驗,在和獸醫的對話中,我甚至覺得她在責怪我,認為我並沒有照顧好我的寵物,並強烈要求我帶小jo一周後復診,當然我沒有去。
我可以理解那位獸醫的感受,但是她並不知道我為小jo付出了多少就開始judge我,這讓我很不舒服。
好在我從這裡又拿到了一些口服抗生素,至少能救急。
當時的想法就是熬到1月,去看專科就好了。
看專科醫生之前,我需要搜集小jo過往的就診記錄,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知道小jo在來到我身邊之前,已經因為皮膚問題去看過很多次獸醫。
當時朋友給我的藥,還好我拍了照片,通過照片找到那家醫院,然後要到了小jo的就診記錄。
22年12月底的時候,她也才3歲3個月,但已經被皮膚病困擾了這麼久,我很是心疼她,也更加堅定要帶她去看專科醫生。
墨爾本從10月開始漸漸變暖,12月就是這邊的夏天了,我們的新家在頂樓,從有一天開始,小jo隻願意在浴室待著,除了來客廳吃飯和上廁所,她不肯挪出浴室一步。
後來我索性將她的飯盆,廁所也都一起挪到了浴室,每次她餓了,就蹲在浴室門口叫喚幾聲,我在廚房給她準備吃的,她就在門口看著,一定要我把吃的放進浴室,那她才高興。
我和老公猜想,也許是浴室涼快吧,她喜歡呆在涼快的地方。
23年1月,終於到了看專家門診的日子,我和老公一起帶她去問診,這次問診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可以看出來那裡的獸醫的確更有經驗,也系統地給我們講解了治療小jo的皮膚問題。
在做過敏原測試之前,我們需要將她的炎症消除,她身上的傷口太多了。
這一次除了抗生素,獸醫還給了一款新藥N,因為過敏小jo的免疫系統是出於overactive的狀態,而這款藥可以抑制過激的免疫系統,由內減輕她的發炎和發癢。
復診約在了兩周以後,在這兩周裡,我便是每天給她口服抗生素和N,復診那天,我們又得到了一個壞消息,她的皮膚狀態並沒有明顯好轉,獸醫對她的皮膚進行采樣測試後,發現細菌數量仍然很高,懷疑小jo已經有抗藥性,便采集了更多的樣本送去了實驗室。
10天後實驗室的報告顯示,大部分的抗生素都對小jo沒有效果,她感染了耐抗生素葡萄球菌。
僅剩的兩種抗生素,對小jo來說都有風險。
我們先暫停了抗生素,又回到了消炎藥膏上。
也許還有很久的路要走,我們才能讓小jo變得稍微健康一點,但是我和老公都已經把她當作了小家庭的一份子。
她陪伴著我們度過了感染新冠的日子,度過了2022 和2023的新年,也讓我和老公在這個過程學習互相加油打氣,堅持下去 。
最後,說一個我在陪小jo看病中學習到的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吧。
抗生素是這邊的處方藥,通常醫生/獸醫隻會開一個療程,差不多就是7天的用量,當開始吃抗生素以後,是必須要把這個療程吃完的——就是說要把所有的藥吃掉,不能吃到一半,以為症狀減輕了就停止服藥,這樣反而會讓身體產生抗藥性。
2023年,我和小jo的故事還在繼續,希望每一位鏟屎官的小貓咪,都能健康快樂;
當然也希望每一個小貓咪,都有一個安全、充滿愛的『家』。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喵聯系
用這隻小貓咪跟喜歡的人說『健康平安』吧
祝你得貓相助·幸福
請給小貓咪標個星吧★從此不迷路
否則可能會收不到推送
操作如下,蹭你蹭你(>^ω^<)
▼
看看往期【貓咪故事】吧:
我的故事:
我崽的故事:
死前燃一次:
同志養貓未必彎:
養一隻癱瘓貓是怎麼樣的體驗:
貓咪版的深夜食堂:
靈魂擺渡貓:
母貓『碰瓷』為托孤:
豆瓣閱讀代言貓:
一隻醜成狗的貓:
貓紋身女孩:
兇兇臉的貓:
東京喂貓人:
貓醫生的自白:
好萊塢明星貓:
疫區貓:
看不見的貓:
超萌大臉貓貓:
治愈系的貓:
生活在沙發上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