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也能混進十二生肖?越南為什麼不過兔年,而是過貓年?

貓也能混進十二生肖?越南為什麼不過兔年,而是過貓年?

正月之中,年味正濃。

作為生肖的兔子無疑是癸卯新年的主角。

漢字文化圈中,同樣慶祝農歷新年的越南卻沒有兔子屬相。

▲2023年是越南的貓年

農歷新年,越南大街小巷能見到以貓為主題的新年裝飾品,越南人認為貓生性沉穩、樂觀,能夠去除黴運。

▲越南貓年郵票

越南的歷史與中國緊密相連,無論是曾經的中國郡縣,抑或是公元10世紀後的獨立國家,漢文化對越南的影響未曾停止。

可越南的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會有貓?除了貓生肖,中國農歷新年在越南的土壤上經歷了那些嬗變?

▲中國兔年碰上越南貓年


一、生肖圖騰

生肖文化最初源自於古人的圖騰崇拜。

這並非中國的一家特色,古巴比倫和古希臘都有類似文化。

中國的十二生肖發端於原始社會到商周時期,成熟於先秦,定型於兩漢。

古人認為『萬物有靈』,上古時期,人們把部落圖騰刻畫在領地內的各種事物上,希望得到圖騰的庇佑和力量,這可以看作最原始的生肖。

▲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

生肖圖騰大致分為三類:農耕生活、原始恐懼以及神化信仰。

例如炎帝部落以牛為圖騰,另有部落以兔、羊、雞、狗等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為圖騰,它們對原始部族社會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虎、蛇之類的圖騰則表現了古人對兇獸的敬畏與恐懼。

再如華夏氏族征服合並其他部族時,原有的蛇圖騰融合了鹿鷹虎豬等,演化出一種新的聯合性圖騰——龍。

▲紅山文化《距今超過5000年》的C形龍

圖騰變成生肖,離不開這些動物與中國幹支紀年文化的結合。

歷法是古代中國人厘清年月更替的重要支撐,也是指導農耕生產的重要依據。

當下全球通用的公歷是太陽歷,既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繞行太陽一周為一年。

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歷,年的長度靠太陽確定,而月日則依據人們對月亮的觀測《月相》。

▲月相

在漢代產生年號紀年以前,人們需要對年月日加以區分命名,幹支紀年應運而生。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次序組合,產生60個不同的組合,既一甲子《60年》。

幹支在商周時期發展,於春秋時期定型。

為方便記錄,古人將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融合,以動物代指年份,進而產生了十二生肖。

▲幹支紀年

《詩經》中《小雅·吉日》有載『吉日庚午,既差我馬』這與今日十二生肖中的『午馬』一致,說明西周時期部分生肖已經出現。

1975年出土的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就有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生肖種類已與現行的十二生肖差別不大。

▲睡虎地秦簡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以取代之前沿用秦代的《顓頊歷》。

漢武帝確定『正月為歲首』,逐步發展成如今的農歷新年。

秦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不僅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更擴張了中華的版圖。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國,把漢帝國邊界延伸至紅河流域以南,將今越南北方《交趾》納入領土。

▲西漢

蓬勃而生的中華文明潤澤交趾,土著於此的駱越人《百越分支》沐浴於中華文化,漢化的駱越人發展成如今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

漢朝延續了先秦時期新年祭祀的傳統,西漢崔宴《四民月令》還記載了新年飲酒拜年的新習俗。

兩漢時生肖尚未融入年俗,但十二生肖的內容在東漢徹底固定。

▲《四民月令》

及至南北朝,人們開始將這十二種動物看做自己的屬相,南朝沈炯的《十二屬》詩有雲『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猴栗羞芳果,雞蹠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再如北周權臣宇文護的母親曾托人傳書給他:『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這說明在南北朝時,十二生肖屬相的觀念已經形成,崇敬生肖成為年節文化的一部分。

▲唐代生肖陶俑

並入華夏後,中華的儒學思想、衣冠制度紛紛傳入越南。

農歷與新年習俗也在越南紮根發芽,曾批發紋身的土著居民身著正裝慶祝新年,守歲、拜年無不與中原相同,十二生肖文化更是發展出了獨特的『越南版』。

▲貓咪:我為越南生肖代言


二、紅河滾滾

中國的民間傳說中,玉皇大帝為設置十二生肖,給動物們設計了一場渡河比賽,動物們或遊泳或借助其他動物幫助來到終點。

貓因為打盹遲到,沒能排進十二生肖。

它遷怒於排在第一位的老鼠,自此貓捉老鼠成為定式。

▲十二生肖

傳說終究是傳說,貓沒能排進中國的十二生肖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原因。

家貓最早由古埃及人馴化,兩漢時期傳入中國。

此時中國的十二生肖基本定型,貓作為當時並不常見的外來品,註定無法在十二生肖中占到位置。

中國的十二生肖文化大約在漢末至南北朝時期傳入越南。

越南除了將兔子換成貓,其他均與中國相同,可為什麼越南的十二生肖中有貓呢?

▲我來代替兔子

學術界對此尚未有明確定論,但有兩種解釋較受認可。

其一,十二生肖傳入越南時,中國正處在三國至南北朝的動蕩時期,上古漢語逐步演化成中古漢語。

兔子對應的地支為卯《mǎo》,當時的發音與越南土語的『貓』《mèo》類似,以訛傳訛,最終貓陰差陽錯地取代了兔子,成為越南生肖屬相的一大特色。

▲中古漢語發音與現代漢語不同

另有說法是古代越南不常見兔子,反倒是貓常常與人相伴,是家中田間捕捉老鼠的好手。

對兔子的無感以及貓的大用處,讓貓在越南的十二生肖中取代了兔子。

同樣,中國生肖中的黃牛,在越南生肖文化裡變成了水田裡的水牛,這也是在越南特定自然文化中形成的。

▲黃牛與水牛

越南人還喜食貓肉,如今全球每年吃掉3000餘萬隻貓,其中400萬隻進了越南人的肚子,占全球的12%,而越南人口隻占全球的1.25%。

越南人愛吃貓肉有特定的文化傳統。

越南人認為虎是百獸之王,吃虎肉能讓男女壯陽駐顏。

可抓捕老虎十分危險,且老虎數量有限。

於是越南就用同為貓科動物的貓來替代,畢竟抓貓頂多被撓兩下而不至於喪命。

無論越南貓年究竟因何源起,它的產生與越南的風土習俗和農耕文化息息相關,而中國文化對越南的影響也遠不止幹支紀年、十二生肖。

從漢代至唐代,越南《北部》以中國郡縣的地位存續了1100餘年。

越南文化飽受華夏之風浸染,農歷年俗又是越南文化裡中華印記最明顯的部分。

越南農歷新年與中國相同,以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爺為起始,守歲拜年放爆竹。

備滿食物,不講『壞話』不發脾氣,初三之前不做家務、不能倒垃圾,以免將財神爺一起『倒』掉。

▲越南財神節《正月初十》

越南人會在新年買來桃枝放在家中驅邪並做裝飾,既插桃枝。

這同樣源自中國,早在春秋時期,中原人就以『桃茢』『桃梗』作為避邪用具。

漢代王充《論衡》、蔡邕《獨斷》、應劭《風俗通義》都記載了海中的度朔山上,神荼與鬱壘負責把桃守樹旁的鬼門,若有害人的惡鬼出來,則用桃棒等工具打殺。

▲買桃枝

越南農歷新年還有立幡竿的傳統,既居民家門前豎有一根帶葉子的竹竿,系掛燈籠、彩旗或者掛符咒、鈴鐺。

其作用是辟邪驅鬼、鎮妖降福,同時為祖先引路回陽間和家人過年。

這個習俗從中國典籍中能找到線索,西晉《續漢書》記載『立春之日……立青幡於門外』 。

及至唐代,元日《農歷新年》立幡竿的習俗盛行。

日本僧人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記載會昌二年《842年》『正月一日,家家立竹竿,懸幡子,新歲祈長命』

▲立幡竿

時至今日,越南的年俗與中國兩廣地區仍有諸多相似之處。

例如舞獅、包粽子等。

從漢代到魏晉南北朝,越南在行政區劃上大都歸屬交州《交趾》管轄。

唐代在越南設立安南都護府,是唐帝國的南大門。

插桃枝、立幡竿等習俗正是從那時流傳下來。

▲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曾出任安南都護《《妖貓傳》中由阿倍寬飾演》

公元10世紀,唐帝國在藩鎮割據和農民起義中分崩離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

由於沒有大一統王朝的威懾,越南趁機獨立。

北宋建立後,越南向中國稱藩,以獨立國家的身份融入中國主導的東亞。

越南同時模仿中國,憑借文化和實力優勢在中南半島東部稱霸,建立了自己的山寨版宗藩體系。

▲越南獨立

為了推動封建國家發展,越南仍積極學習借鑒中國的文化制度,同時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讓制度文化更加符合越南需求。

元朝統一中國後,南北方歷法不一致給農業生產帶來了諸多不便,元世祖忽必烈詔令編制新歷法。

郭守敬等人通過不斷的天文觀測並創制簡儀、高表等17種天文儀器,終於在1280年編成了《授時歷》,次年《授時歷》頒行天下。

▲郭守敬與《授時歷》

1334年,元朝將《授時歷》頒賜越南。

《授時歷》的傳入對越南農業社會發展及節慶民俗日期確定和演化產生了重要推動作用。

1339年,越南在《授時歷》的基礎上做了微調並改名《協紀歷》,使其更適應越南地處熱帶、一年三熟的農耕特點。

從中國郡縣到獨立國家,越南的歷法仍來自中國,民俗文化與中國息息相關。

這一趨勢直到19世紀末西方殖民者到來才被打破。

▲越南南北兩大平原人口稠密,農業發達


三、南國山河

15世紀初,越南短暫被明朝征服。

1427年越南後黎朝建立,鼎盛時期越南向西控制了老撾的大片土地,同時不斷南下,蠶食侵吞占城國的土地。

16世紀中葉後,越南中央權威衰減,經歷了越南南北朝和阮鄭紛爭《在此期間越南繼續南進,擴張至湄公河三角洲》。

越南不斷南進,擴張領土的同時,將包括農歷新年在內的大量漢文化精髓傳向中南半島南方。

▲南進

1802年阮朝建立,越南恢復統一。

1810年,中國的《歷象考成》《成書於1713年》傳入越南。

越南人根據《歷象考成》有關行星的橢圓運動定律和面積定律,對歷法進行修正,用以考定越南的節日、大典和有關天氣變化。

阮朝作為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統一封建王朝,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對周邊的老撾、柬埔寨持續用兵。

中南半島上一些弱小民族被越南征服後,也形成了過農歷新年的習俗。

▲1840年的阮朝《紅色》

越南的地區霸主之夢在19世紀中葉破碎。

1842年,大清帝國在鴉片戰爭中敗於英國。

沒過幾年,法國人也來到遠東。

1859年,法國以保護傳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義入侵越南。

1862年越法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越南割讓邊和、嘉定、定祥三省及昆侖島,賠款2000萬,允許天主教傳播。

▲法軍炮擊越南海岸

越南一直想收回割讓土地,法國則想擴大控制范圍。

1867年,這年恰是越南的農歷貓年,古老的生肖沒有如人們期冀的那般護佑越南人。

法軍在這一年出兵吞並越南永隆、河仙等省,徹底控制了越南南方《南圻》,並以此為基地繼續蠶食越南領土。

1883至1885年,清朝與法國圍繞對越南的宗主權爆發戰爭,《中法條約》讓越南徹底脫離中國的朝貢體系,淪為法國殖民地。

▲中法戰爭

20世紀初,法國將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塊殖民地組合成法屬印度支那,法國的殖民統治不僅掠奪了越南的原材料和市場,西方文化的輸入對越南傳統社會產生巨大沖擊。

法國殖民時期,越南此前通行的漢字、喃字相繼式微,殖民者強勢推行以拉丁字母標記的國語字,越南的農歷新年,甚至出現了拉丁字母書寫的春聯。

新式學校的建立,使聖誕節等西方節日深入人心。

▲20世紀初,寫有法語、漢語、喃字、國語字的越南證件

法國殖民者不禁止越南人過農歷新年,面對西方的文化入侵和經濟剝削,越南人把過農歷新年看做維系民族傳統、對抗殖民統治的重要途徑。

20世紀上半葉,越南在法國殖民統治的黑暗中前行。

二戰爆發後,1940年法國本土被德國占領,日本趁機獲得了法屬印度支那的駐軍權。

日本的入侵加重了越南的苦難,但同時也擊垮了法國殖民統治的根基。

二戰結束後,法國試圖重建在東南亞的殖民秩序,越南等國則掀起了民族獨立鬥爭。

▲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越南北方取得獨立

法國在二戰中元氣大傷,越南共產黨領導越南北方軍民重創法軍。

越南自此以北緯17度線為界一分為二。

擊敗法國後,北越又同美國及其扶持的南越政權作戰,傷亡頗大的美軍被迫在1973年撤出越南。

▲越南戰爭

慘烈的戰爭破壞了越南的農業生產,人們隻得大批撲殺生育率較高的貓來補充蛋白質,戰爭讓吃貓肉的習俗更加固化。

1975年4月30日,北越軍隊攻占南越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越南再次統一。

這一年是越南乙卯貓年,回想1855年貓年後,越南在逐步淪為殖民地、陷入分裂的一個多世紀裡苦苦掙紮,越南人在1975年的這個貓年重新找回了自信。

▲1975年《貓年》,越南統一

越南從1986年『革新開放』後,經濟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人均GDP從1986年的422美元增長到2022年的3700多美元。

經濟增長的背景下,越南的農歷新年傳統仍保留了大量的傳統氣息。

新年前後,越南街頭擺起花燈,舞龍舞獅的隊伍讓市鎮街道好不熱鬧,與鄰近的中國兩廣地區十分相似。

▲越南舞獅

越南俗語說『肥肉醃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從中就可看出越南傳統的年貨內容。

除了臘味、春卷等越南特色菜肴,越南家家戶戶過年的時候家裡都少不了桃花、金橘盆景和裝有越南熱帶水果的『五果盤』。

越南人會在新年包長方形或圓形《象征天圓地方》的糯米肉粽。

這與廣西部分地區《主要為壯族》的習俗相似。

▲豐富的越南年貨

正月新春,越南人講究第一個來家裡拜年的是德高望重之人,稱之為『沖年喜』;春聯講求在地上寫,以沾地氣;家人朋友也會在新春出門踏青采綠《音同『祿』》,以求新的一年事業增上。

越南農歷正月初一,有條件的越南人還講求要吃一頓貓肉。

但越南並無成熟的貓肉產業鏈,每年400噸的貓肉消耗絕大多數來自偷捕和鄰國輸入。

越南政府為防范弓形蟲等疾病下令禁食貓肉,這反倒將熟制貓肉的價格拉升到300~400元人民幣一隻。

▲接地氣的春聯

作為全球唯一慶祝農歷貓年的國家,越南人對貓的喜愛和對貓年的敬重是寫在臉上的。

雖然獨樹一幟,越南人對貓年文化卻很是推崇。

越南人將貓視為靈巧聰明的動物,屬貓的人也被認為性格沉穩、樂觀積極,受到身邊人的喜愛。

越南人不會將吃貓肉視為不吉利的事,而是將其看做強身健體的養生之道。

▲越南人偏愛貓年

貓年新春,越南街頭處處都有喜慶的貓形雕塑,民眾在家中擺出招財貓,以求財富入家。

農歷新年發源於中國,傳入越南已千餘年。

越南農歷新年既保留了大量中華傳統元素,亦融入大量越南色彩,貓年生肖更是其中的代表。

無論是中華兔還是越南貓,都寄托著人們對自然的崇敬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將隨著農歷新年文化一同傳承下去。

▲無論是兔還是貓,都飽含對新年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