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陣子,隨著大英博物館那個寫著Korean lunar new year《韓國農歷春節》網頁的被迫『下架』,有關Lunar new year和Chinese lunar new year哪個更能代表春節,又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當然,韓國搞的這個,確實荒唐。
歷史上,半島自李氏朝鮮開始就直接用的中國農歷,從大明大統歷一直延續到大清時憲歷,他們哪來的自己的『韓國農歷』?
但這個Lunar new year《農歷新年》和Chinese lunar new year《中國農歷新年》,卻一直富有爭議。
比如,紐約帝國大廈為春節亮起了紅色頂燈,慶祝的是lunar new year。
也不知道是在有意還是無意的在將春節『去中國化』。
實際上,雖然慶祝春節的,遠不止咱們中國一家,但相較lunar new year,Chinese lunar new year毫無爭議的更能代表春節。
科學地看,Chinese New Year比Lunar New Year的范疇要小,算是後者的一個子集。
因為,任何一個民族和相應的文化群體,他們自己大多都有各自的Lunar calendar。
比如,印度人的Lunar New Year就是其舊歷的最後一天,叫做排燈節,折合現行的公歷,大約在每年的10月底左右。
上任後的第一周,蘇納克首相在唐寧街10號門口點燈,慶祝印度排燈節——大英正統在印度
所以,無論你是不是Chinese,只要你按照Chinese lunar calendar《中國農歷》過春節,你慶祝的,那妥妥就是Chinese lunar new year。
像前面提及的,惡心到網民了的韓國人,他們過春節也要貼春聯。
就是搞不懂,從中如何體現喜慶的氣氛….
而另一個國家的春聯,畫風是這樣的….用毛筆書豎排寫拉丁字母,再配上傳統的大紅底,猛一看,很像是哪位『道長』給畫的『符』。
這是他們在過豬年的時候
還有他們發行的2023年生肖郵票。
就是曾經自詡為『小中華』的越南。
隻是,他們的十二生肖中,兔年被貓年給代替了。
也就是說,中國韓國屬兔子的《韓國的十二生肖跟中國完全一致》,在越南,屬貓。
越南街頭喜迎『貓年』
有關這個貓年的來歷,一種說法是,諧音。
當年,中國屬相文化對應著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的十二地支一起傳出國門,但由於中國漢字卯兔的『卯』字與越南語的『貓』mèo發音相近,因而卯年就被誤讀成了貓年。
但按照越南人自己的史料記載,從李朝開始《1009-1225,開國君主叫做李公蘊,他也是越南首都河內的建城者,因此歷史上叫做『河內李朝』》,越南的十二生肖中,才出現的『以貓代兔』的屬相。
在那之前,越南人的屬相是完全照搬中華王朝的。
為紀念河內建成一千周年,越南拍攝的電視劇《李公蘊到升龍城之路》中的越南李公蘊帝後夫婦
那麼,為什麼越南人非要拋棄兔子呢?
很多人推斷,這是因為越南盛產稻米,同時深受鼠患困擾。
因此,這個『貓主子』,就憑著自己抓老鼠的職業技能,被越南人封神了,成了一個民族吉祥物。
或者說是,十二生肖中既然有鼠,也應該有貓,相生相克等等。
其實,現在看來,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越南的兔子,存在感不強。
越南也有兔子,主要品種為緬甸野兔和華南兔,但並不是很常見,跟當地人有一定的『距離感』。
比如,越南語裡有關兔子的詞匯和成語基本都是從漢語中傳過去的,純本土的俗語幾乎沒有。
更具說服力的,你可以參考越南人的菜譜。
他們的食材,可比咱們的粵菜還要『包羅萬象』,但奇怪的是,兔子卻一直不在越南人的主要菜譜之中。
但他們卻可以一年吃掉400萬隻貓!按照越南人的理念,吃貓,具有養生功能,而且,逢年過節親朋聚會上用貓做食材,被認為非常吉利。
越南街頭,等待食客挑選後現場烹飪的貓咪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貓可謂是『渾身都是寶』——無論是生產勞作還是日常餐桌上,生前還是身後,都被越南人充分開發利用了。
這麼看,貓之所以能取代兔子,就是因為,相對於有一定距離感的兔子,貓太常見,太有用了。
1999年的越南『貓』年郵票,穿著他們的傳統服飾
最後,咱們再講講越南那個像畫符一樣的春聯。
這個,說好聽點,是一種傳統文化和現代越南文字的結合;說難聽點,就是一種倉促『去中國化』後的『四不像』。
古代的越南,其北方領土曾經一度屬於中國版圖。
比如,唐朝的時候,那些犯了錯誤,表現不好的官員,往往會被貶謫到一個名為『交趾縣』的邊陲之地任職。
像大家耳熟能詳的《滕王閣序》,它的作者,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就是在遠赴安南的交趾縣,探望被貶官的父親,途經滕王閣,參加一次大型party的時候,乘興而作的千古佳篇。
這個『交趾縣』,現在叫河內,是越南首都。
在《滕王閣序》的那個年代,則屬於大唐安南都護府的轄地。
因此,越南,雖然位於東南亞,但卻素來被認作東亞儒家文化圈中的一員。
千餘年來,他們崇尚儒學,從行政體制到民間習俗,處處效仿中國王朝。
受過教育的越南人都會寫漢字,做漢詩,政府也搞科舉和八股取士,連宗教,都以大乘佛教為主,而非東南亞盛行的小乘佛教。
比如下圖,是2015年5月24日,奧巴馬訪問越南時,拜訪胡志明市的福海寺的場景。
不看註釋的話,你很可能以為這是在中國某個古香古色的寺院。
至今,越南仍舊保留著很多在咱們看來,頗具『穿越之感』的『古風』稱呼。
比如,越南的國家最高科研單位,叫做『xx翰林院』,像『俄羅斯科學院』在越南語中直譯,即為『俄科學翰林院』。
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正在開會
辦公室是『文房』,酒店是『客棧』,越南的高中生叫『秀才』,大學生則被稱為『生員』,本科畢業叫做『舉人』,博士學位獲得者是『進士』….
越南的海軍上將被稱作『水師提督』,中將則是水師副都督、少將為水師準都督——乍一聽仿佛讓人感覺『北洋海軍重現』了一般。
雖然以上稱呼顯得『古風滿滿』,但它們的拼寫,卻用的全是西方化的拉丁字母。
而如今越南人用的拉丁拼音字母,其實就是一種『殖民產物』。
它大約誕生在17世紀的明末清初,由早期的法國傳教士創制。
傳教士們以拉丁字母拼寫越南語口語,翻譯了《聖經》,試圖用這種容易上手的拼音文字降低越南的文盲率,以傳播『主的福音』。
然而,這時候的越南人,並沒把上述拉丁化的文字太當回事,拼音越南文隻流傳於當地的基督徒群體之中,非常小眾。
直到19世紀末,法國人正式殖民越南後,不顧越南本土民意的反對,強行廢除了漢語教育體系,將拼音越南文定為了官方文字。
越南街頭的『法蘭西風情』,多為殖民時代的建築
即便如此,直到20世紀上半葉,整個越南的『文化階層』和『體面人』們,還在堅持用漢字,並以寫漢詩為風雅之舉。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胡志明同志年輕的時候,在獄中寫下的作品
胡志明的『墨寶』
再後來,獲得民族獨立後的北越政府,在胡志明的指導下,開始了轟轟烈烈地『去漢字化』運動,用起了法國殖民者留下來的那一套拉丁拼音文字。
漢語言文化造詣很高的胡志明之所以這樣做,別的原因咱們不多評述,僅從實用性的角度看,確實有利於當年越南的快速掃盲需要。
這類拼音文字,學習簡便,隻需學會幾十個字母和拼寫規則,就能逐漸掌握讀寫,迅速掃盲,再加上書寫和口語互相對應——只要你能說,按照拼寫規則,你就能寫出來。
相比之下,漢字和越南口語讀寫分離,很不好掌握,雖然有喃字做註解《一半表音,一半表意》,但喃字也是從漢字裡造出來的,對於文盲們來說,簡直如同看『天書』一般。
喃字學起來還是挺麻煩的,也需要你掌握一定的漢語基礎。
所以,古代的越南,文盲率非常高
就這樣,到了1970年代末,北越政權統一南方後,漢字最終徹底退出了越南語的書寫體系。
這就有了如今的越南『東西合璧』的年畫畫風。
在喜慶的底色下,用毛筆豎著寫拉丁字母,全球獨此一家。
越南貓年年畫
然而,時間長了以後,跟韓國的情形差不多,因為拼音字母解釋的意思比較有限,一些詞匯寫起來雖然不同,但讀音是一樣,這時候沒有漢字加以辨認,就比較容易混淆了。
更有意思的是,因為當年『切割』得太猛,在如今的越南往往會有這麼一種尷尬的現象——中國人去越南旅遊,看博物館裡的古籍、建築物的牌匾什麼的毫無壓力;反倒是越南本土人,自己國家的東西,想弄明白,還得請導遊來給專門做個翻譯。